AISI 440C | EN 1.4125是一种高碳马氏体不锈钢,由于其碳、铬和钼含量较高,因此具有高强度、良好的硬度、耐腐蚀、耐磨性以及高低温下的尺寸稳定性。
经过热处理后,钢能够达到所有不锈钢合金中最高的强度、硬度和耐磨性。在适当硬化的条件下,HB 型硬度 = 578 - 600。它特别适合球轴承和阀门零件等应用。
它在预硬化和后硬化状态下都具有磁性。与其他不锈钢相比,它具有中等的耐腐蚀性。在淬火和回火形式下表现出更好的耐腐蚀性。
AISI 440C 不锈钢是 400 系列不锈钢的一部分。其中碳含量最高。这类钢的独特性能是硬度、机械强度和抗疲劳性。这种特性的结合使得该合金可用于生产切削工具。由于其碳含量较高,因此不具有突出的耐腐蚀性,但仍可用于需要中等耐腐蚀性的应用,例如手术器械。
AISI 440C 不锈钢通常含有 78 - 83.1% 铁、16 - 18% 铬、1 - 1.2% 碳、1%(最多)硅、1%(最多)锰、0.8% 钼、0.04% 磷和 0.02% 硫。它具有马氏体晶粒结构。主要通过铬固溶强化和碳化钼弥散强化来硬化。
AISI 440C不锈钢是440不锈钢的四种类型之一,包括AISI 440A、AISI 440B和AISI 440F。必须注意避免过度回火,这可能会降低其耐腐蚀性。
AISI 440C 钢的耐腐蚀性与 AISI 410 牌号有些相似,但低于 AISI 431,也低于大多数 400 系列铁素体不锈钢和所有 300 系列奥氏体不锈钢,它在硬化时的回火状态下具有最佳的耐腐蚀性。低于 400°C。从 1090°C 开始固化将提供更好的碳化物溶液,因此具有更好的耐腐蚀性,但在此温度下应允许最短的保温时间,否则可能会发生过度晶粒生长。抛光将进一步提高耐腐蚀性能。不建议在退火状态下使用钢材。重要的是,氧气始终能够在所有不锈钢表面自由循环,以确保始终存在氧化铬膜来保护钢。如果不是这种情况,就会生锈,就像其他类型的不锈钢一样。
钢必须加热到760°C - 820°C,然后缓慢均匀地加热到1050°C - 1150°C,保持直至整个区域温度均匀并立即开始锻造。不要过热,因为这可能会导致强度和延展性损失。请勿在 900 °C 以下进行改动。成品锻件应在炉中缓慢冷却,用干石灰或灰加热至室温并立即退火。
AISI 440C 不锈钢是马氏体不锈钢,这意味着它经过了热处理。 440C不锈钢热处理的总体目标是尽可能限制钢中奥氏体的含量,促进马氏体的形成。该等级钢的热处理通常如下进行:
完全退火在850至900°C的温度范围内进行,之后材料在烘箱中缓慢冷却至约600°C,然后在空气中冷却至室温。或者,可以将其加热至 735 - 785 °C(亚临界退火),然后在烘箱中缓慢冷却至室温。
将钢加热至 1010 - 1065 °C 的温度,然后在温油或空气中淬火。较厚的部分应进行油硬化,以确保更快、更均匀的温度下降,而较薄的部分可以进行空气硬化。
现在,钢在 150 - 370 °C 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硬化,可以获得多个级别的硬度和机械性能。在425~565℃范围内淬火会导致耐腐蚀性和抗冲击性下降,在590~675℃范围内回火会导致耐冲击性增加但硬度下降。
由于在降低钢的奥氏体含量方面取得了更大的成功,将 AISI 440C 不锈钢硬化到低温的新方法已显示出前景。深冷处理和浅深冷处理是开始硬化过程之前使用的两种方法。
深度深冷处理包括在 3 小时内将钢材从室温冷却至 -196°C,并在该温度下保持 24 小时,然后返回到室温。
精细深冷处理包括将钢材在 -80°C 下保持 5 小时,然后使其恢复到室温。深冷硬化后,钢可在 200 °C 下硬化。两种方法的硬度分别提高了 7% 和 4%。
该等级不锈钢的切削加工性与其硬度直接相关,因此最佳加工参数差异很大。一旦知道刚度,就可以估计加工参数。加工参数将根据钢的结构/硬度而变化。当使用硬质合金刀具加工钢时,这些数据可以用作指导。
AISI 440C 不锈钢的独特性能使其可用于许多应用。其优异的耐磨性使其适合生产阀门部件和球轴承,达到行业标准洛氏硬度58。硬度和强度也使其适合生产刀具和刀片等切削工具。也用于制造量块等测量仪器。不建议在高温(通常高于400°C)下使用,以避免耐腐蚀性和抗冲击性下降。